党建工作

PARTY BUILDING TRENDS
党建工作

新时代坚持爱国精神的若干思考——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例

来源:理论热点 编辑: 张浩、杨文选 发布时间:2021-05-17

摘 要: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也是全国人民最纯洁、最朴素的情感目标,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核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涵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重中之重就是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各学校要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培养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骨干教师队伍,着力培养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用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扬爱国之情、担爱国之责、立强国之志、育爱国之才,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落到实处,将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的爱国之情融入到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这堂“必修课”遍地生根发芽,在爱国教育滋养的旗帜下开出民族花,结出爱国果。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发展长河中,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贯穿青少年精神家园构建的重要因素之一。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引导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不懈的价值追求;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文化历史观、民族国家观,始终坚定不移地凝聚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历久弥新,是凝聚奋进新时代强国梦的集中体现。

一 燃爱国之情,始终情系家国安危和牢记历史使命

爱是一种从内心油然而生的情感体验,爱国主义是一种居安思危情系家园的真挚情感。爱国之情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根植于长期的实践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情感积累,与家和国有着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关联。

爱国是一种蕴藏于心的情怀,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人,都是时代的主旋律。从古代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舍身取义的人生观;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岳飞愿为国家竭尽忠诚,一心只有国家,诠释他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中国的爱国之情;到近代虎门销烟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忍辱负重的林则徐;到近代“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忧国忧民为实现更大的理想而四处奔走的毛泽东,从远赴重洋抱着学成必归国之心的“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到32年如一日的“守岛英雄”王继才夫妇,再到扎根脱贫攻坚第一线身殒为民,书写壮烈的扶贫干部们,他们用满腔的爱国情怀砥砺前行,情系家国安危,牢记职责使命,为国家和平统一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们的爱国之情犹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在中华大地上迅速蔓延。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以聚焦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为核心,根植“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爱国之情。青少年精神家园的建构离不开爱国、爱家的坚定信念,把爱国主义的思想扎根在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不论身在何处,都要牢记“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的道理,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柱,将爱国爱家之情汇聚起来,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地进行下去。

二 担爱国之责,始终心系国家发展和民族前途命运

爱国主义的基本责任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爱国的责任层面不同,国家的责任是担当起为中华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社会的责任是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对社会有所奉献的意识;学校的责任是培养有担当、有责任的时代新人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个人的责任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爱国是本分,报国是职责,强国是使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群体,始终心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培养科学的爱国主义观,争做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好青年,唤起心中那份炙热的爱国情,是每个中国人一生所要去完成的责任使命。

(一)旗帜鲜明“抓”起来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和有生力量,激励与保障青少年爱国主义的活力,传播“一寸丹心图报国”的精神品质是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和责任考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人生奋斗的动力,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指引,爱国主义精神也不例外,将爱国与理想信念结合起来,旗帜鲜明“抓”起来,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共同托起中国梦、强国梦。浇花浇根,教人教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爱国情怀的人讲爱国,引导青少年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将爱国主义作为激扬青少年学生爱国热情,提升爱国意识为重要抓手,增强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旗帜鲜明地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做爱国主义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让爱国教育薪火代代相传。

(二)理直气壮“硬”起来

古有“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爱国之心,今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若有战,召必回!”护国之则,这些铿锵的“硬”话,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理直气壮地硬起来就是要深入开展强国梦、民族梦教育,了解历史定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引导青少年学生充分认识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深刻内涵,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恒心战胜征途中的阻碍;理直气壮地硬起来就是要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史、国史、军史教育,不断增强荣誉感、获得感、归属感;理直气壮地硬起来就是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只有全国各族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筑牢意识形态领域根基,在世界舞台拥有坚硬的话语权;理直气壮地硬起来就是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让爱国精神成为青少年学生“无奋斗,不青春”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三)履职尽责“活”起来

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无论是国家、学校、家庭都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重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让新时代学生群体和教育工作者时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增强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能力,培养为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忘我奉献的精神。国家层面,加强政治教育的宣传和统编教材的编写,引导青少年树立爱国责任,通过网络媒体树立国家总体安全观和国防教育的思想意识,激发各界人士学者爱国热情,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爱国传统,弘扬爱国精神,让传统的教育宣传手段通过网络“活”起来。学校层面,讲好思政课,办好爱国主义教育宣讲会,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爱国教育实践、制作爱国主义宣传资料,注重传统礼仪文化,强化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让学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使命“活”起来。家庭层面,汉·荀悦《申鉴·政体》一文中曰“天下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启蒙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到家风中,教育中华儿女不忘根本。“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需从家庭教育和基础教育抓起。树立“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价值理念,“爱之必以其道”,善于发现闪光点,培养孩子的天赋技巧。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模仿能力较强,“教子须是以身率先”,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爱子教之以义方”,爱国亦是如此,用真实的情感去感染子女,让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家庭教育“活”起来。

三 立强国之志,始终萦系国家和植于心践于行

(一)爱国之情植于心

爱国之情如百川朝海,凝聚着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将强国之志根植于心,始终萦系家国。巴斯德曾说过:“科学没有国界的,因为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是属于祖国的。”“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爱国情怀是根植于心的,挖掘爱国主义的精神细节,于平凡中彰显精神的伟大,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亲近性,至始至终都是每一个国家公民的精神寄托,更是每个人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忠于自己的国家,筑牢爱国基石。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铸就民族之魂根植于心,将树立先进模范典型,唱响爱国主旋律根植于心,将新时代青少年爱国爱家之情,《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内容熟记于心,根植于心,将立德树人担使命,上好爱国主义教育“必修课”根植于心。

(二)强国之心践于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爱国贵在行动,报国践于实干,青少年学生要有立“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报国之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养成理性的爱国热情,重视他人的评价与态度,冷静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症结,查找解决的途径与方法,推动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不仅体现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还体现在其他层面,如国旗用革命先辈的鲜血铸染,国歌谱成史册的经典乐章、国徽用齿轮稻穗的光辉凝铸,它们代表国家的尊严,象征着国家的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将“璀璨夺目五金星,齿轮稻穗悬上空。雄伟端庄天安门,亿万人民众志城”之情,融入到学习新时代爱国精神,弘扬感动中国标杆之中,将赋予每个人必尽的权利和义务同爱自己的国家统一起来,同危害国家安全、污蔑国歌、破坏国徽、践踏国旗的行为作斗争,始终保持强烈的爱国热情,自觉维护国歌、国旗、国徽的尊严。思想教育是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把握时代主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精神,将爱国、爱党、爱家的热情贯穿于实际行动之中,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群体,要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将爱国热情融入到本职工作中始于心,践于行。

(三)扬国之责习于常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青少年的爱国之情真正转化为报国之心、强国之志。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互联网内容建设,推动校园爱国教育、红色旅游、网络微课相结合,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视频网站等形式开展爱国教育宣传,充分运用好“学习强国”APP学习交流平台让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常态化。师生间通过“交流分享会”“榜样的力量”等活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分享身边典型,学习身边典范,用榜样践行爱国教育,弘扬爱国之责。

主题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针对学生日常的学习内容,制定与主题教育相衔接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保证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在进行正常的言传身教德育培养时,充分发挥课堂功能,让校园文化厚植于爱国主义教育之中,增强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契合点找准目标,对症下药,让学校教育向校外教育延伸,让爱国习于常;线上学习与线下辅导相结合,新时代下的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站式服务满足不同学生需求,让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教育的公平发展,激发线下教育的强仪式感和场景感,让线下面对面的教育与线上的远程教育相结合,让线上提供工具资源和线下侧重于人的成长,两者实现协同式、融合化发展,更好地让网络为爱国主义教育服务;理论灌输与实践协同相结合,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多数以书本讲解为主,缺乏将爱国主义教育实习基地和爱国主义影视引入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意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坚持知行合一,以理论为指导,突破旧思维“实践出真知”的束缚,引导青少年理性的认识理论与实践,明确爱国教育的实践主体方向和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抢占网络空间阵地,开发实践化育,强化红色文化浸润,建构实践本位的教育模式,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促进知识学习的人格内化。

四 育爱国之才,始终牵系育人之道和扬时代最强音

(一)抓责任分工,创新教育体制机制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建立多领域的爱国主义教育运作机制,以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为主,学校团体辅助协作,各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聚力参与,各家庭积极配合,共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机制的运行。国家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规划方案,总结推广爱国教育示范单位和基地树立典型,鼓励地方政府、学校设置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和实践基地的激励机制,对地方爱国主义教育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落实不到位的建立惩罚制度,并督促整改落实。从1981年颁布的中国中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到中小学生守则再到2015年《新版中小学生守则》都把爱国爱党爱人民作为首要内容,是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青少年群体的力量始终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找准当代青少年爱国主义的着力点,用心创新教育方法,知学生所需、精心设计教研课程;熟学生所思,树立爱国教育核心意识;育学生正向价值理性,立教育之魂恒心,树榜样学典型立标杆,提升思政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激励爱国热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应以学生所处时代为背景,各学校加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二)抓关键环节,打造多样化教育载体

青少年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履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各领域应抓住教育关键环节,加强学科融合,明确发展思路,建设优势学科,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教育指导,加大支持力度,打造多样化教育传播途径和传播载体。以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在线教育等形式为依托,利用网络教育服务平台,使青少年爱国教育更具时代性。以宣传板、画廊、黑板报等传统的传播形式,进行宣传爱国主义,唱响红色歌曲、精读爱国经典、传播爱国短信、颂传红色故事、搭建爱国教育平台。组成爱国主义精神宣讲团,重温入团誓词、少先队员宣誓词,激励树立“青春为何,青春和为”的远大理想抱负,黑格尔在《小逻辑》一书中写道:“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可见爱国主义精神的存在由其合乎情理性,是国家的现实需求与精神寄托,更是凝聚国家力量的精神核心。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交流互动平台,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学习接受能力的青少年群体,推出反映不同爱国主义内容的高质量视频、音频、书刊,把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科相融合的课程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自觉接受爱国教育的熏陶,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以提升中国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为实现强国时代的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把握爱国主义工作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让教育载体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数字化。

(三)抓长远规划,坚定理想敢担当、善作为

立足当前,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体,放眼未来,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持久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教育是育才之基,教师是育才之本,学生是成才之源,瞄准教育发展红线,提升教师服务能力,抓长远规划,把加快爱国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好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的关系,积极调整国家教育治理结构,培养新型的综合性人才。创新办学思路,坚持问题导向,面对不同群体“对症下药”,搭建学科交流融合平台,精化细化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与内容,着力推动教育工作协同发展。教师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善于抓住青少年学生的逻辑思维,减少说教成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干预和疏导,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坚定敢担当、善作为的教育行为,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统一;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模式,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和爱中国共产党、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相统一;不断提升教育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坚持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指导,将更开放、更理性、更自觉的爱国之心、爱国之责、强国之志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上。

(文章来源红河学院学报2021年01期)

Baidu
sogou